Thursday, August 24, 2006

寻找我的立场

进入学院深造后,上课方式转变,做功课方式又不一样,这样的转变真的带给我很大的冲击。我在上课时必须不断的思考,然后消化讲师所说的,再转换成自己的知识。上讨论课时,就必须参与讨论,从中找出自己的立场。我一直都在努力着寻找自己的立场,也等于是在为自己定位。

今天上课时发现,自己头脑在思考时,转得很慢,特别是在老师要我们作抉择时。我似乎没有自己明显的立场,常常产生矛盾。觉得A君说的有理,当B君发言时,我又觉得他说得对,所以没有立场的我就很难立刻作出决定,粗俗的说就是不知道自己想怎样?

我一直以来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,所以一直不敢随便发表意见。但现在我尝试看开,在课堂上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,接受别人的反驳。久而久之,我发现多与他人讨论及辩论,我的个人立场就会越来越明显。

我一直在想,是不是还有其他人像我一样的没有自己的立场?他们又是怎样想的呢?

Saturday, August 12, 2006

维基百科与传统百科全书

我尝试分析了维基百科传统百科全书的不同:

  1. 维基百科的内容是开放的,它允许任何人不受限制地复制、修改及再发布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。反之,传统百科全书的内容是不开放的,所以读者只能单向地接收文章里所表达的,而不能改写其中内容。内容开放运动带来了两个影响,其中一个就是让维基百科能在短短一年内就有超过20,000条条目被创建,这样惊人的增长速度是传统百科全书所望尘莫及的。
  2. 维基百科使用wiki系统来进行百科全书的撰写,让每个注册者都有资格成为撰写者与管理员,这样的做法完全颠覆了传统百科全书一直以来的撰写方式。传统百科全书只选择专家、教授及精英来撰写百科全书的内容。
  3. 接着就是容量的不同。维基百科能提供很大的容量去应付不断在增加的内容,甚至还可以将每一次的修改历史记录下来。但是传统百科全书会被容量限制,因此无法常常将最新的内容及时地带给读者。
  4. 传统百科全书里的一篇文章只是由一个人写,几个人审查,然后就可以出版了。这样的文章很容易流露出作者的观点或者当时年代的主流观点。与传统百科全书相比较,维基百科里的内容较能呈现客观的一面,这是因为维基百科一直坚持着中立和不偏不倚的原则。而且从内容开放的角度来看,当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去编辑时,撰写过程中是不可能不出现争议的。所以维基百科就有设计一个讨论的介面让大家公平的提出争论意见,然后找出大家共同所能接受的诠释及立场。
不知我这样的分析是否有任何问题,若有的话,欢迎你在意见栏里提出来,让我们讨论讨论。

Friday, August 11, 2006

How to use Wikipedia?

一直以来,我都是当一个读者,从维基百科里查询所需的资料。今天,是我第一次尝试当编辑,在中文维基百科里创建一个新的条目--“新纪元学院” 。虽然在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的问题,但琢磨了整个晚上,也整理出一些心得。所以啊,我要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维基百科的用法。

中文维基百科的网址是zh.wikipedia.org.
英文
维基百科的网址则是en.wikipedia.org

先创建自己的个人账户(account),若你没有要创建新条目或文章的意思,不创建账户也没关系,你还是可以在维基百科里查询资料及编辑或修改错误

想要查询某个词汇的话,只需在网页左手边的“搜索”
输入该词汇,然后点击“转到”或“搜索”按钮。其外,还可从“特色条目”、“所有页面”、“特殊页面”等寻找你所要的条目或文章。如果你在维基百科中没有找到任何文章,你可以马上创建新页面进行编辑。或者将您需要的文章放到请求文章,也可以到wikipedia:聊天询问。

要搜索条目或文章并不难,但要编辑新页面就没那么容易。你必须要有
维基百科的账户,然后到“创建新页面”的网页里填上你所要新创的字词,然后点击“创建页面”按钮。在这之前,你应该先将要编辑的内容整理好,这样编辑时才能更顺利。

其实维基百科里的“编辑手册”有很完整的步骤教导你如何去进行编辑以及如何使用维基工具,但有很多细节是你自己必须注意的,例如:照片的版权问题、编辑守则、不能在内容里打广告等。编辑“新纪元学院”的过程中,我才弄明白各种不同语言的维基百科是各自独立的,意思是当你要创建中文的条目时,你必须要有中文维基百科的账户;而要创建英文的条目时,就必须要有英文维基百科的账户。不过由于维基百科有创作翻译工作小组做一些翻译工作,所以你可以通过他们帮你将文章翻译成另一个语言,而不需另外在自己创建。

任何新创建的条目都必须通过验证条目版权的维基人的审核,没问题的条目才可被收入进维基百科。所以维基百科非常注重版权问题,任何被怀疑侵犯版权的条目都会被删除,除非编辑者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,或者编辑者自己是该版权的持有人。

若条目通过审核,那就大功告成啦!不过日后还是必须要持续的管理及跟进页面,让页面保持最新的状态。

Wednesday, August 09, 2006

维基百科(Wikipedia)















维基百科是一个自由、免费、内容开放的线上百科全书,也可说是开放给所有人参与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。维基百科所使用的wiki技术除了让大家可查阅之外,所有人还可以编辑维基百科中的任何文章及条目。它包含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语言,是个国际化的百科全书。

维基百科最初的构想是在拉里·桑格Larry Sanger, 当时Nupedia的主编)和一个电脑程序员Ben Kovitz2001 12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次谈话中被提出的。Kovitz当时是维基程序的协作开发者之一(现在依然是)。当他在晚餐中向桑格解释wiki的概念时,桑格立即发现wiki可能是创建一个更开放的百科全书计划的技术。在此之前几个月,桑格和他的老板威尔士,Bomis, Inc. 的总裁兼CEO,讨论过如何通过建立一个更开放、轻松的计划来协助Nupedia的发展。

Nupedia是一个Web版的线上百科全书计划, 内容是由各领域专家透过同侪评阅过程,检查确定后才发佈的,也希望专家学者能志愿撰写供公众自由阅读的內容,主要是为了达到专业百科全書的水准,但进行得并不十分顺利。

因此桑格听到wiki的技术后,立即说服威尔士在Nupedia中建立一个wiki。Nupedia的第一个维基于1月10日上线,不过在Nupedia的编写人员 中遇到极大阻力。因此,一个新的以 “ 维基百科 ” 命名的新计划于1月15日在wikipedia.com正式启动。

2003年中旬, 吉米·威尔士创立维基媒体基金会继续执行维基百科计划,并发展成目前全球最大的线上百科全书,而Nupedia则于2003年9月结束并下线,所以Nupedia可说是Wikipedia的前身。

英文维基百科在2001年2月12日达到1,000页,9月7日达到10,000条条目。在计划的第一年,有超过20,000条条目被创建,平均每月1,500条。2002年8月30日,已经有40,000条条目。
截至2006年8月,维基百科条目排第一的英文版维基百科已有1,300,000 (130萬)个条目,而所有228种语言的版本共超過480万个条目。

从2001年5月开始, 13个非英语维基百科版本计划开始(包括了阿拉伯语、中文、荷兰语、德语、世界语、 法语等)。到该年尾,非英语维基百科计划增加至19个版本。

2002年8月,在吉米·威爾士宣布他将不会在维基百科上刊登商业广告之后不久,维基百科的地址从wikipedia.com变为wikipedia.org。

参与人员

维基百科是由全球无数志愿学者、玩家、学生等等有知识的人共同建筑的。计划的参与者叫作维基百科人。参与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,特别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士。整个协作计划中没有所谓的主编。

审核机制

维基百科是民主制、菁英制、独裁制的混合。通常大部分的内容,由普通的网友讨论、修改,通常为民主的形式。维基百科的系统里同时有资深的网友担当管理员,他们拥有比普通维基百科人更大的权力,比如删除文章或封禁用户。非常敏感的议题,则由吉米·威尔士做最后把关。

Tuesday, August 08, 2006

who am i?

Hello, everybody! Do you know who am I? I am a student from New Era College, taking the associate degree of Media Studies there. My name is Heng Pei Hoon, 20 years old and live in Taman Selayang Baru. I will discuss some public issues and share my opinion in this bolg. I hope that this blog can help me to position myself better. This is my first blog, so I will try my best to manage it. ^_^